凌晨2:30,手术室无影灯骤然亮起——肝移植的启动时间充满不确定性,但有一件事始终确定:无论何时,哪怕深夜,麻醉团队都会在患者踏入手术室前,提前准备就绪,迎接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。每一次换肝,都可谓是生命的“精密重启”。
为何说肝移植是麻醉的“珠峰”
肝移植患者病情极为复杂:凝血障碍、肝肾综合征、门静脉高压常伴其身;新兴病因如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增加了麻醉难度。
手术需跨越三个高危阶段:
无肝前期:分离病肝时,曲张静脉如“定时炸弹”,随时可能引发大出血;
无肝期:下腔静脉阻断后,循环血量骤减约30%~50%,相当于一次失去了近一半的血液供应,可能瞬间引发血压崩塌、重要脏器缺血;
再灌注期:低温酸性且含有大量钾的血液回流心脏,犹如给发动机猛灌一桶冰水,可能引发心搏骤停或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。
在这惊心动魄的每一刻,麻醉医生始终是守护在最前线的主力军,严密监测每一项生命体征,实时精准调控血流、呼吸与代谢,让患者在刀锋与死神之间,平安跨过每一道险关。
如何精准破解肝移植麻醉诸多难题
术前周密准备
麻醉团队如同“预警机”,从病史、体格到实验室和各项辅助检查全方位评估患者安全。通过 MELD 评分量化死亡风险,重点筛查门脉性肺动脉高压(mPAP>35 mmHg时死亡率可达 50%)及肝肺综合征(PaO₂<50 mmHg预后不佳)。合并肝性脑病或高风险误吸者,提前制定个体化气道保护方案。
同时高效布置好“战场”:麻醉机、呼吸回路、血流动力学监测、血气分析、保温系统、出凝血检测、抗血栓、自体血回收等设备一应俱全,药物从镇静、镇痛、肌松到血管活性药等悉数备齐;建立动脉和多条静脉通路,应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。
这一系列复杂且精细的操作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,既减轻患者痛苦,又确保患者从术前到手术开始的衔接顺畅无阻,让手术在最佳条件下安全开启。
术中精准调控
循环管理的“精准导航”:依托 Pulsion 及 TEE 实时评估心功能与容量状态,动态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,既防低灌注,又避免水肿。关键节点(如再灌注前)主动干预,应用胰岛素、钙剂、α受体激动剂稳定循环。
凝血功能的“实时雷达”:通过 TEG快速评估凝血状态,制定个性化输血策略,减少输血并发症。配合自体血液回收及全程加温,降低异体血依赖并防止低体温。
智能温控:全程给予患者主动加温并加温各类输注液体,严防低体温影响凝血与代谢。
危重“应急专家”:针对多器官衰竭、大出血等极端情况,预设应急预案,快速启动流程,团队高效协作护航安全。
多项世界级难题的“生命守护者”
2020年,中山医院完成了亚洲第二例心肝联合移植;2024年6月,又攻克全球首例“废弃肝”移植联合ALPPS手术。无论是终末期心衰合并晚期肝硬化的危重病人,还是“供肝体积不足30%”的世界级难题,麻醉团队都始终守在生命防线的最前沿——精准把控每一次呼吸与心跳,为手术筑牢安全基石,助力患者重获新生,也让医学一步步逼近“不可能”。
其实,肝移植仅仅是中山普外麻醉亚专科实力的缩影,作为麻醉科“规模最大、涉面最广、病情最急、挑战最大、实力最强”的核心亚专科,“战场”覆盖普外、肝外、血管外、泌尿、妇瘤、产科、五官科、无痛内镜及移植手术——从数十分钟的日间手术,到十几小时的复杂肿瘤切除、破裂大血管急救、高危产科抢救,再到舒适化内镜诊疗,多个手术量均居上海乃至全国前列。面对广泛领域,亚专科团队成员以患者安全为中心,按手术特点精细分组,实现“专人攻专病”,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。
胃肠手术:重营养优化与ERAS快速康复。
胰腺手术:防大出血,精细调控血糖。
甲乳手术:追求苏醒快、呕吐少、疼痛轻。
血管手术:精控循环波动。
高危产科:保障母婴安全。
无痛内镜:确保全程舒适安全。
【科室介绍】
普外科手术麻醉亚专科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规模最大、业务最广的核心分支,承担普外、肝外、血管外、泌尿、妇瘤、产科、无痛内镜及移植等手术的麻醉任务。团队由多位教授、主任医师及上海市领军人才组成,长期深耕高难度、高风险手术,尤其在肝肾移植、内镜、大血管及复杂妇瘤手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,并多次承担国内外创新手术麻醉保障工作,已连续四年荣获中山医院亚专科建设最高奖——亚专科建设领先奖,在技术创新、学术研究与多学科协作中持续引领,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。
(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手术麻醉亚专科科主任医师、教授,主治医师)
弘益配资-平台配资-股民配资炒股-今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